第302章 铜矿_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笔趣阁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 第302章 铜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2章 铜矿

  太阳的余辉逐渐消失,位于吕宋总督区靖安府泸溪镇(今菲律宾达沃大区马比尼镇)附近的铜矿也慢慢笼罩在昏暗的天色中。

  但在一片巨大的露天矿石加工场中,一群群劳工们仍旧在不停地忙碌着。他们或蹲坐在地上,不停地切削着矿石,或挥舞着铁锤和凿子,一阵阵锤声回响在山谷间。

  劳工们的衣服已经被铜尘染得黯淡无光,汗水和尘土混为一体,让人不可辨认。模糊的夜色中,无数的阴影在移动,他们抬着一筐又一筐的矿石走来,默默地将其倾倒在堆场,他们像是麻木而又孤寂的鬼魂,飘荡在偌大的矿场里。

  “啪啪啪”,是锤子不断落下的声音。

  “咔嚓咔嚓”,是工人猛烈劈砸石块的声音。

  “噼里啪啦”,是火把的声音。

  “嗒嗒嗒嗒”,是矿车轮子滚动的声音。

  工人们的脸上,是疲惫、痛苦、愤怒的表情,他们经历着饥饿、伤病、劳累和压榨。

  矿洞里潮湿、阴暗,宛如地狱般的存在,空气中弥漫着铜的刺鼻味道。

  一堆堆巨大的矿石,是劳工们日夜采掘和拣选出的成果,千锤百炼、苦干艰辛,铜矿被深深地隐藏在地底深处,只有这群勇敢顽强的工人才知道它的存在,更加知道它背后所代表的热血和汗水,然后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地将其采掘出来。

  他们的汗水,滴落在闷热的洞壁上,蒸发在铜矿表面。

  黄昏已过,矿场逐渐被黑夜包围着,四周陆续燃起了火把,而此时他们依旧在作业着。

  矿洞深处,是无尽的黑暗,偶尔被点亮的火把黯淡地映照着周围,让他们在狭小的空间,感受折磨人的压迫感。他们有时似乎会听到一阵一阵哀怨的尖叫,那是一些曾与他们一起工作的人,被无情掩埋在了矿洞深处。

  铜矿资源非常珍贵,因此工人们都非常谨慎,在监工和矿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确保将铜矿完整地开采出来。

  他们挖掘出来的铜矿石会被送到附近的冶炼厂进行初步加工,制成一块块巨大的铜锭,然后运回汉洲本土,或者输往大陆秦国。最后在一个个工厂和作坊里,被制成各种铜制品,用于工业和日常使用。

  采矿工作非常危险,矿井或矿洞经常会发生坍塌,稍有不慎,劳工们就会被埋入矿井之中。

  “铛铛铛……”

  “休息了!……休息了!”

  “吃饭了!……”

  随着一阵敲锣声响起,监工们开始大声地吆喝,提醒劳工们可以停止工作,准备吃晚饭了。

  川野二郎听到锣声和监工的吆喝声后,立时长长出了一口气,然后直起腰来,向矿场入口望去。

  可能是太过劳累,他感到头一阵阵的眩晕,连忙将手中的铁镐使劲抓住,试图撑住自己摇摇欲坠的身体。

  “小心!”一双有力的手臂紧紧地将他扶住。

  “哦,多谢了……”川野二郎回头一看,是自己的横滨同乡竹泽右卫门,遂感激地说道:“我没事,大概是……饿到了。”

  “那今晚一定要多吃点。”竹泽右卫门说道:“也不知道,今晚有没有鱼。……都好几天没吃到肉了。”

  “能多吃几口干饼子就不错了,哪里还指望能吃到鱼。”川野二郎苦笑一声,“按照矿场的饭食安排,每隔七天才会有鱼汤和咸鱼干。我记得没错的话,五天前,我们才吃过一次鱼干。”

  “呵,想不到在这般繁重而枯燥的工作中,你还能将每一天记得如此清晰。”竹泽右卫门将手中的铁钎扛在肩上,与川野二郎一起朝聚合点走去。

  “若是心里不想点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这日子该怎么熬下去呢?”川野二郎自嘲地笑了笑,“也只有脑子想点东西,才觉得自己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会行走的牲畜。”

  “再熬一熬吧,三年时间会很快过去的。尽管在这里很辛苦,但至少还能我们吃饱肚子,不至于饿死在日本国内。”

  这個时候,由于气候异常而引发的日本大范围粮食歉收状况,已经从关西地区蔓延至中国、四国、九州等地,灾情遍及西日本的近五十个藩,由此造成了日本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大饥荒——享保大饥荒。

  延续一年多的饥荒,使得日本受灾人数接近八百万,三百多万人处于严重饥饿状态,饿毙者人数更是达到恐怖的九十余万(《德川实纪》记载,饿死者为969,900人)。

  整个日本,可谓是一片哀鸿。城市、乡村、田野、道路,饿毙倒伏的尸体比比皆是,甚至连秽多都来不及搬运和焚烧,任其曝尸野外,或者被野狗猛兽叼食。

  在这种情势下,急需人口和劳力的诸夏各国以及齐国海外殖民领地自然不会放过收拢移民的机会。甚至就连位于岭北地区的东丹和渤海两国,也委托商船帮着将大量日本饥民接回各自国内,用来填充他们广袤而空虚的领土。

  初时,日本幕府考虑到锁国令的存在,对饥民外逃采取积极的限制措施,并对那些停泊在日本附近海域的商船予以严厉警告,禁止其驶入各个港口。

  但随着灾情日益扩大,饿毙的百姓越来越多,幕府和各地藩国赈济力度也是愈发力不从心,遂逐步放宽了出入境限制,允许少量外国商船入港靠岸,转运部分日本饥民出外“打工”。

  川野二郎等人就在在这种情势下,四月间,在横滨港被塞进了一艘商船,随同两百多日本同胞抵达了吕宋。

  在靖安港下船后,他们这些日本饥民在通过七天时间的检疫隔离后,便被数家矿场和蕉麻种植园给瓜分了,然后再次乘船,渡过靖安湾(今达沃湾),来到了这处位于泸溪小镇的铜矿。

  其实,对于这个时候的普通日本人来说,出海谋生并不是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早在七八十年前,就有大量的落魄武士和失地农人,偷偷地搭乘齐国的商船,离开家乡,去往遥远的汉洲大陆和广袤的南洋地区,为齐国征战四方或者拓殖开荒,并且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这些早期出海谋生的日本先辈们,大部分都留在了汉洲大陆或者南洋诸岛,成家立业,扎根于当地,成为一个个让人羡慕的齐国人。但是,也有极个别的“出海者”因为挂念家里的亲人,或者眷恋曾经生养的故乡,会偷偷地潜回日本。

  这些人回到家乡后,毫不例外地都带回了大量的金银货币以及来自齐国的各种稀奇玩意,引得乡人羡慕不已。

  当然,其中不乏有人被举报或者被当地政府以违反“锁国令”为由,被抓入大牢,所携财物被全部没收不说,甚至本人还会被判斩首示众,以警告地方百姓不得私自出海,务必严格遵守幕府颁布的“锁国令”。

  不过,也有政治开明的地方藩主会将这些出海见过世面的人吸纳至藩国政治体系或者军队当中,利用他们从齐国人那里接触的一鳞半爪先进理念,帮助藩国发展地方经济和加强近代化军队建设。

  齐国通过两次齐日战争,轻松大败西南强藩萨摩岛津氏和幕府德川氏,更是震动了整个日本,使得诸多“有识之士”立即深刻地意识到齐日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国中上下也对齐国生出几许畏惧,几许崇敬。

  数年前,幕府明知道长萨联盟的背后有齐国人暗中支持,导致幕府平叛大军在战场上屡屡失利,不得不顿兵于中国地区与之保持对峙局面。但德川氏丝毫不敢就此事对齐国施以疾言厉色,更不敢对齐国做出任何过激行为,只能捏着鼻子默认萨长联盟割据西南。

  在这种大背景下,饱受饥荒折磨的日本饥民但凡能登上齐国人的商船,是无不欢天喜地。

  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要到了齐国,不仅能吃饱肚子,不虞温饱,还能赚取大量的银钱,从而实现人生逆袭,发家致富。

  然而,当川野二郎等饥民来到矿场后,却惊愕地发现,想象中发财致富的梦想还未实现,他们所有人就先欠了矿场一笔高额的路费。

  没错,他们从日本乘船来到吕宋的船票并不是免费的,每个人需要为此支付十五块钱的路费。

  什么,以前出海的日本移民都是免费的,而且到了移民目的地,还要分房分地,提供所有移民生活所必须的物资?

  嗤,这是哪年的黄历了?!

  以前移民,那是政府主导的官方行为,有大量的财政补贴,将你们从日本万里迢迢地拉回去,自然是免费的。

  我们是什么?

  我们是矿场,招揽劳工,移民运输自然也属于私人行为,那不得讲究成本回收!

  所以,从日本到吕宋这段旅程的路费,必须得自己支付。考虑到你们都是一无所有的饥民,矿场提前帮你们垫付,你们先打个欠条,每个月从劳务费里扣。

  根据签订的劳务协议,铜矿里的劳工每月可以获得五块钱报酬,但需要扣除伙食费两块,工服及劳动器具费用五角钱,最后可以净得两块五角钱,一年下来差不多可以攒三十块钱。

  相对于矿场繁重的工作和危险的环境,以及与齐国平均工资水平比较,这个工钱委实有些坑人。

  但对于大多数刚刚来到齐国领地的日本饥民而言,却是一份非常优渥的工资待遇。要知道,此时的普通武士的年收入大约是32俵(由于贵金属大量外流,使得日本江户时代不得不采取了米本位经济,也就是说收入都是用大米来计算的,大约1石=2.5俵),旗本武士级别的年收入大约是507俵,至于普通的农人和市民,那收入就更低了。

  而矿场给的工资是每月5块钱,折合白银超过15两多,一年的话就是180多两,若是全都拿来购买大米的话,那就是400多俵,是普通武士阶层收入十几倍,几近旗本武士的待遇。

  就算他们的收入最后还要以伙食费和工服器具费的名义被扣除一半,但,即使如此,所有来到矿场的日本劳工已是极为满足。

  这可是接近旗本武士的待遇,要是还在日本国内的话,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天大机会。

  因为整个日本,拥有旗本身份的武士也不过四千余人,通常也都是由一些失格的大名以及一些大名家的末子身份组成,对于普通武士和平民来说,算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阶层。

  不过,对于曾经是一名武士的川野二郎来说,他并不愿意从事矿场苦力这份工作,认为有失武士身份。

  他更愿意像早先那些被编入齐国军队的前辈一样,成为一名勇武的战士,搏杀于战场,凭借手中的武士刀博取一生的富贵和荣华。

  但是,齐国在三十多年前,随着军队规模的日益扩大和诸夏各国军事实力的增强,就已经停止了招募日本流浪武士组建忠义军、汉协军之类的编外武装部队,甚至就连数量庞大的地方乡兵也淡出了齐国军队的正式作战序列中,成为维持地方秩序、处置地方突发军事变故的准军事武装。

  所以,那些想要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流浪武士,只能投附于北明、东丹、渤海等三个国家的军队,拿自己的命去搏一个大好前程。

  而到了齐国领地,他们这些落魄武士要么成为矿场苦力,要么去当一名种植园的农工,若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可以混上一个武装护卫的职务,去监管做工的苦力,算是稍微保持了一点武士的体面。

  齐国境内天下太平,看来是没有我等武士出人头地的机会了!

  “铛铛铛……”

  一阵刺耳的锣声响起,立时打断了劳工们吃饭的进程。

  几名身着黑色军服的宪兵军官出现在矿场,管事、监工、护卫簇拥在他们身侧,正在相互低声交谈,似乎在争论着什么。

  为首的宪兵军官面色威严,对矿场一干人等的话语显得非常不耐,眼神犀利地扫了一圈在场的人,右手使劲地挥了挥,制止了他们继续的发言。

  随即,一名矿场护卫举着一根火把,走到劳工们聚集吃饭的地方,清了清嗓子,大声喊起话来。

  “他说的什么?”川野二郎小声地朝一名日裔老矿工问道。

  “……内陆地区的土人作乱,齐国人要在我们这个矿场征集三十个人参加军事平叛行动。”

  “剿杀叛乱的土人?……齐国人给出什么条件?”川野二郎心中一动。

  难道我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每人加三块钱,然后……去跟土人搏命。”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l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l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