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引狼入室_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笔趣阁 >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 第166章 引狼入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6章 引狼入室

  梁开平三年,正月初五。

  彼时,萧砚正从黄河之滨接下汴梁来的旨意,奉诏向北。

  而在这处于漩涡正中的幽州城内,唯有一片肃杀之气。

  这肃杀气氛,自是由城内的禁军,以及那位主政河北大小事宜、代天巡狩的汴梁李公,检校司徒李振造成的了。

  纵使幽州城内尚有可以支撑一月余的粮草,这城防也早在两月前由萧砚开始主持以工代赈修整了一番,城墙高且厚、护城河宽且深,看起来怎么也足以保得城内无虞,但这位李公仍然无时无刻都在担忧,在这寒冬之日里焦虑的嘴角都起了泡。

  毕竟城墙再高、护城河再深,可城内没兵,什么都是空谈……

  从这日晨间开始,李振就登上了城头,不过纵使他早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惊得双眼眩晕,头皮发麻。

  正月里依还是一片冰天雪地,道路就算没被积雪掩埋,裸露在外的地皮也会被冻得极硬,但此时放眼望去,却看见幽州城外的四野,已被尽数踏成泥泞,一片狼藉。

  大队大队的燕军,举着各色样式的旗号,正拔营而动。从北向南,无数散乱军马,都只是沿着幽州城两翼席卷而来。

  而在李振的眼中,这漫山遍野的燕军,虽然散乱不堪,行动也笨重缓慢,但实在太多了,多的视线中都放不下。此时城外数里处已扎下一片营盘,但从北面来的乱军,却丝毫没有停顿下来的意思,只是不断向南席卷,越过山岗、矮林,径直就淹没了沿途的坞堡。

  有好几处小寨还是李振特意安排的,他虽是文人,但亦懂得“善守者,敌不知所攻”的道理,在城外设置碉堡军寨,便可与城内交相呼应,互为援助。

  按照他的想法,当用“正”兵挡敌,以“奇”兵制胜,这‘正兵’自然是幽州城,而‘奇兵’便就是设在城外的军寨了,每个军寨留百余人马,足以对来攻城的燕军形成威慑,毕竟这燕军不过只是一批形似流寇的乱军而已。

  且只要燕军敢攻打这些军寨,城内的守军也可出兵野战,或能一战告捷,大挫燕军士气。

  但现实又狠狠给了李振一个耳光。

  这些南来的燕军,几乎是一眼望不到尽头,而甫一进入幽州城的视线中,进行的第一件事,竟就是拔取这些城外的军寨,就是当着李振的面,直接依靠着人数荡平。且还不是一座一座拔取,而是一拥而上,数座军寨同时被围,几乎是被人海淹没。

  而这些军寨,有的瞬间被攻破,有的虽然还在苦苦支撑,但外面围着的乱军却是无数层,不要命似的向寨墙上攀爬,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设在城外的这些军寨自然会向城内求援,可是求援的人甚至连军寨都出不了,更何况是通过堵在幽州城外的层层燕军营盘了。

  李振也不是没想过出奇兵制胜,按照设想那般一战告捷,与城外军寨里应外合,打这些乱军一个措手不及。但城外的乱军,却好像比他更希望城内会出兵也似,所有围攻军寨的乱军背后都不设防,直接露出一个大破绽。

  而就在这破绽旁侧,便就是接近两千余顶盔贯甲的骁骑在雪地中静静侯着,犹如一只卧虎一般,虎视眈眈的盯着幽州城,好整以暇,只待城内有猎物出现。

  李振并非不知兵的人,他能看出这燕军与流寇无异,自然也看得出这两千余骑是真正的骁锐,纵使城内有一千五禁军,但多是步卒,打起来恐怕胜负难测。

  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在城头上无言的看着城外的军寨被连根拔起,一個不留。

  就是如此当着他的面,就是这么堂而皇之。

  幽州城束手就擒,城外几个军寨中留存的粮食自然也被燕军尽数俘获,在城头上不时还能听见那些乱军的欢呼声,军寨中的粮食虽少,但起码聊胜于无,毕竟对流寇而言,最重要的也无非就是粮食了。

  至于李振那铁青的脸色,城内的守军都无心管顾,更何况是城外的燕军了。不论是他的脸色难看成什么样,这城外形如蝗虫一般的燕军,就是无有断绝的时候。

  在正月初三下午,刘守文的大纛就已立在了城外,初时好像也不过那么几座营盘、几面旗子,但后面便就是几乎每过一刻钟,就要多出数面各路元帅的大旗。

  从这两日来看,好似四面八方都有燕军朝幽州赶来汇合,每时每刻都有将领模样的队伍趋马赶向燕军大纛所在的中军营盘,短短两日下来,这周长三十二里的巨城,竟被四面合围的严严实实,营盘一层又一层,一路向外铺出去,好似整个视线都装不下。

  这城外燕军的声势,几乎是一夜壮大到了十几万之众!

  此时城外的军寨尽数被攻灭,两翼席卷而来的燕军人马,便就从幽州城外围的定霸都、义昌军两部的大营旁边绕过,继续向南。

  燕军自然不敢动戒备森严,又足有上万众的定霸都、义昌军的大营,处理了军寨后,就继续在幽州左近扫荡掳掠。而这一左一右两座大营,竟也分外默契的如出一辙,在营寨中按兵不动,只是不动如山的看着燕军席卷整个幽州境内。

  到了正月初五的傍晚,南下的燕军终于完全止住了汇合的声势,而幽州城也终于被围得水泄不通,对外是片缕消息都送不出。且这南下的燕军,甚而已渡过了高梁河,幽州境内,已尽数成了燕军地盘,李振这位代天巡狩的河北主政手中,唯掌握幽州孤城而已。

  傍晚时分,幽州四野方圆几十里,漫山遍野到处都是营火,燕军气势之甚,让人触目惊心。

  而李振也在城头,脸色灰败的枯坐了整整一日,嘴角的水泡愈来愈大,已成了糜烂之状,丝毫不敢触碰。

  “李公……”

  幕僚小心翼翼的登上城头,走到一旁立住,欲言又止。

  “义昌军那里如何?”李振额前的皱纹横生,声音有些沙哑,但他看着幕僚这副模样,实则已猜到情况不好。

  城墙边上,几个禁军将领按刀依着垛口,本在心绪复杂的看着城外一切,闻及此言,都有些竖起耳朵向这边张望过来。

  幕僚不由踌躇,李振却只是一拂手,叹声道:“诸位将军都是汴梁中人,乃陛下忠心之将,焉能不信之?若不信他们,这幽州城还能信谁?快快道来吧……”

  “朱军使虽然已安抚住义昌军各部,但他言之,此时并非野战的好时机,唯有傍城死守。”

  “这城外十几万人,老夫自也知道不可野战!”李振恨铁不成钢道:“老夫早些让他北上横山城营救康怀英,他彼时不动,这会再谈什么野战又有何用!?”

  侯在旁边的几个禁军将领都是冷眼旁观,心下冷笑。

  你既然知道不可野战,还在城外设那几个军寨做甚?城内本就没几个人能调动,又白白折腾几百人出去,换一些流寇顶个鸟用!

  李振旋即也想到了这个道理,自然不想再提,只是沉着脸道:“老夫是问,义昌军可否一心随我等据城死守?”

  很显然,一众将领亦是关心这个问题,纷纷都凑近了些。

  幕僚一时压力山大,他明明只是一个跑腿的,但李振似乎是把义昌军的锅压在了他的背上,好像没答出一个想要的答案,这帮禁军将领就要提剑砍他一般。

  “朱军使说,义昌军若入城而守,可能会大有效果。”幕僚小心翼翼道:“毕竟大营始终是在城外,可能会让义昌军等众疑李公你不信任他们……”

  李振捋须眯眼,只是不语。

  一旁的几个将领则是暗暗点头,道:“朱军使此举可为,不但能安义昌军的心,彼时其部入城后,还能与西城外的定霸都互为犄角,相互挚肘。”

  李振却只是摆手,问向幕僚。

  “这一想法,是朱汉宾一人所言,还是义昌军各个部将的想法?”

  幕僚愣了愣,进而小心道:“义昌军上下,自也有这个意思,毕竟城外大营,怎么也比不得城内不是……”

  “诸位说的不错,但老夫还有忧虑。”李振便眯眼看向几个将领,道:“这义昌军的都指挥使孙鹤,曾在沧州为刘守文的部将,老夫听闻刘守文被俘后,其甚至推刘守文之子为义昌军节度使以抗,可见其对刘守文之忠心。”

  他扫视着众人,捋须皱眉道:“而今刘守文领十几万人围困幽州,孙鹤曾对其如此忠心,老夫不敢保证其不会生出祸心啊……”

  众人都是鸦雀无声片刻,而后有将领低声道:“待义昌军进城,李公何不令我等擒下此人?不管其存着什么心思,咱们抢先动手,自能以绝后患!”

  “不可!”幕僚急忙提醒道:“义昌军上下俱未归心,若擒下孙鹤,恐怕会发生不可制之事。”

  李振缓缓点头,似是深以为然。

  “那还能如何!?大敌当前,还在此瞻前顾后!便是放进来又如何?”

  有将领不满道:“咱们本就只掌控着一千五禁军,些许幽州牙兵,满打满算不过四五千,能当的什么事?连这四面城墙都站不满,若无这两军镇在城外,只怕昨日燕军就已发起了攻势,焉能等到十几万人汇合围城?”

  他不住的发着牢骚,道:“咱们就这么点人,这义昌军真想生祸心,纵使将他们关在城外又有何用?他们破城不过只是费点时辰罢了,李公莫不真以为咱们不过四千多人,能挡住上万义昌军?”

  作为禁军将领,自然是带着点自大情绪的,不过放在汴梁,他还真不敢对李振大呼小叫,毕竟李振与普通的文人实则并不一样,他的圣眷很浓,还挂了一个宣义军节度副使的名号,似文似武,莫说是对一般的禁军将领,便是高级武官,他都能影响一丝前程。

  但这里是在幽州,说不得过不了两日大家的脑袋都得向下掉,还怕个鸟,怼就怼了,又如何?

  说实在话,不少被李振带来的禁军将领实则在私底下也在发牢骚,若是李振未逼走萧砚,岂有这些破事?起码其多多少少能调动部分河北降军,人家是货真价实的军功,河北也是带着降军打下来的,众人就算是暗地里嫉妒,但亦也是佩服的紧,毕竟这是实打实的事实,做不得假。

  但眼前这李公逼走萧砚后,又是个什么鸟样?完全是自毁长城,自个求着往火坑里跳!

  这本事更是比萧砚差了十万八千里,若是那位大家都不相识的萧大帅在此,恐怕就算面临这种情况,也只会毫不犹豫的放义昌军入城,生死关头,瞻前顾后的怕个甚?

  跟着文人做事,就是他妈的墨迹!

  这禁军将领完全不给李振面子,几乎就是破罐子破摔了,估计也没存着能安然回到汴梁的心态,自然也不惧回去后可能会被李振穿小鞋、在禁军中断了前程。

  但李振自不会如此犯蠢,他明白如此关头只能仰仗这些禁军将领,更不可能因为一句牢骚就怒了他们,便好言道:“将军的意思,老夫如何不晓?但眼下之景,能稳自当求稳,老夫也并非言这孙鹤真就存了祸心,只是彼时城内若祸起,恐怕无人可制也。”

  这禁军将领冷哼一声,“若依李公所言,当如何?”

  旁的将领都不帮腔,幕僚也没什么身份插话,李振只得自降身份,忍着嘴角水泡的疼痛,沉吟思虑了许久,才故作一副了如指掌的态势,道:“若要入城,自当定霸都和义昌军一并入城,这两军一部曾为幽州军,一部曾为沧州军,彼此相互挚肘,就算孙鹤有什么祸心,老夫就不信定霸都亦会生变故!”

  众人都是呆傻住,一时竟有些佩服李振的大胆。

  但细细思之,或真是这个道理,虽说定霸都更加桀骜、比义昌军更加难制,但总不可能两军一起反吧?

  李振心下若说不忧心是假的,但当着众人的面,也只是胸有成足,道:“老夫这两日在城中又搜罗了不少钱财,待后尽数赏给定霸都,彼时义昌军若反,定霸都岂能坐视不管?”

  “李公言之有理。”

  “李公果真为陛下身边的大才。”

  众人点头不已。

  见所有人都赞同自己的安排,李振也稍稍安心,如此安排,恐怕也能平衡一二了吧?

  事实上,他早已遣人南下寻萧砚,但据幕僚打探来的消息,遣出去的人要么被南面的漠北军宰了,要么没来得及回来。

  不过就算是萧砚那厮,恐怕面见眼前这十几万人的乱军,也会无能为力吧?

  他低声向幕僚道:“安排一下,老夫要亲自见一见定霸都的那位步军都校余仲,老夫接触过此人,定霸都之中,恐怕唯有他不会有反心了。

  老夫要亲自拉拢他。”

  ……

  刻钟后。

  城西,定霸都大营。

  幕僚侯在帐外,面对着一众悍卒只是赔笑。

  帐内,由萧砚一手提拔而起的余仲,此时轻轻将一柄唐刀抽出鞘,而后面对着寒光阵阵的刀锋,咧嘴一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l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l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